“现在找一个养老护工都不知道有多难!”近日,家住北京的陈女士向界面新闻抱怨道。“如果老人尚能自理还好,一旦瘫痪,护工工资动辄万元也就罢了,关键是护工还容易嫌老人脏、脾气大,很难留得下。”
陈女士为80岁的母亲选护工的坎坷经历是目前养老康护市场的一大缩影。在我国“9073”养老格局下,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康护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
随着长护险加入税优保险“大家庭”以及一系列支持险企开发长护责任保险政策的出台,长护险在今年发展迅速。但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康护服务领域专业人才缺乏,服务履约存在不统一、难监管的问题。在支付端上,护理费用保障缺口规模也逐步扩大。
保险支付端创新不断
自2016年6月起,中国便启动了第一长护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在两个省份及15个城市展开先行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护险试点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截至5月底,全国已在49个城市开展长护险试点,覆盖约1.8亿人,累计超230万人享受到相关待遇。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3年8月1日起,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险范围逐步扩展至符合一定条件的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在个税优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多家保险公司推出税优健康长护险产品。如太平人寿的“太平惠鑫保护理保险”(以下简称“惠鑫保”)。这款保险主要聚焦护理保障,护理保险金包含一次性护理保险金及长期护理保险金两项责任。
具体来看,保险期间内,当被保险人初次确诊产品约定的特定疾病,或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被保险人确定为产品约定的1至3级伤残,“惠鑫保”首先按已交保险费与给付系数的乘积给付一次性护理保险金;之后在产品约定的每月对应日按基本保险金额给付长期护理保险金,最多给付36次,可为持续的护理及康复提供充足稳定的现金流。除此之外,如未给付过护理保险金,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还享有疾病身故保障责任。
友邦人寿日前推出“优享长伴终身护理保险”,作为税优健康险政策专属产品,可享税收优惠,最高优惠1080元/年。
该产品被保险人确诊合同约定的10种特定疾病,或因意外事故导致的第1-3级伤残,一次性给付护理保险金,同时还有疾病身故保险金。投保年龄从7天到70岁,覆盖年长人群,保障期间为终身。
部分险企将储蓄保险和长护责任相结合,如国寿颐养安康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该产品固定领取10%基本保额至满期,或首年领取10%基本保额后逐年以2.5%比例递增。在储蓄功能之外,该产品可附加长护险,保险责任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护理、住院护理和特殊护理等。
招商信诺瑞享传世终身寿险则在产品中附赠居家康养服务,保单满足10万元保费门槛后,即可获得该服务,包括救护车费用报销、住院中和出院后的一对一24小时上门护理等。
长护险需要商业保险更多参与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96亿。根据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在老龄人口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400万。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占40%。在这一背景下,长护险成为养老领域的“必修课”。
原大家财险总经理施辉向界面新闻表示,护理险未来需求量很大,但挑战在于服务端的专业能力的建立。目前中国医疗系统自成体系,保险在其中较难培育自己的专业能力,未来如何建立能提供医疗护理的养老机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护理强大的需求和痛点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商机。中金分析师毛晴晴在研报中指出,保险公司可以依靠规模优势对养老服务供应商进行有效筛选和管理,建立优质供应商网络,提升服务效率、保证服务质量。
不过,即使是掌握大量资源的险企,在居家养老链路搭建上也有诸多阻力。毛晴晴表示,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供给短缺、资源分散,险企整合服务资源、搭建服务网络的难度大,险企参与居家养老需要自建或跟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服务网络,前者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长,后者供给不足且难以把控服务质量。
保险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曾在公开活动上指出,人寿保险公司凭借长期积累的客户专业服务能力和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专业能力,为未来能够积累充足的养老金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人寿保险公司可以积极发挥金融支付中枢和长期投资者作用,通过高效率的市场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能力,大力增加专业服务供给。
在筹资上,目前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运行中,资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医保资金,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难免力有不逮,因此商业保险的参与显得十分重要。
毕马威中国研报认为,为了做大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需要协调社会性的保障缴费和商业性护理保险的共同作用。给予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税收优惠政策,可一定程度刺激需方购买,对于推动中国老龄化形势下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正向的助推作用。
另外,长期险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在利率下行时期保险业的下一个增长突破口。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预计,我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在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前水平的5倍。
创必承集团CEO、中山大学金融系专业硕士导师孙明展向界面新闻指出,“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对于90后群体来说,需要被看护的时间大大延长,可能会到10-15年。未来养老规划不仅仅需要考虑老年生活费的问题,更需要计算给护工的工资。”
而保险作为风险管理手段,可以从化解长寿风险中寻找增长点,死差恰恰是保险行业最应该去通过产品创新想办法扩充的。“如果把之前利率的长期承诺变成一种长护条款,假设平均需要看护的时间为10-15年,但险企以看护18年定价,那可以产生利润空间,且这部分空间与利率无关。这既解决了客户在长寿时代可能遇到的问题,又为险企带来利润,这就是死差可以创新的地方。”孙明展认为。
340992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